返回

学霸的黑科技系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53章 101K!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,“我就知道,只要您加入到我的课题中,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根本不是问题!”

  这突如其来的马屁就像突如其来的成功一样猝不及防,听的陆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,于是轻咳了声说道:“这么说太夸张了,我提供的只是个数学模型而已。”

  站在旁边的奇里克教授同样喜形于色,不过相比起康尼来说,他好歹见过不少风浪,只是笑着打趣道。

  “你就不要谦虚了,你的数学模型毫无疑问派上了大用场,如果用传统方法去寻找这个样品,能在年底之前做出阶段性成果我们都得谢天谢地了。”

  相比起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和萨罗特实验室,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上,即寻找那两个能带结构接近于零色散的能带……

  根据陆舟的数学模型,这两个能带的位置最终在实验中,被确定在石墨烯狄拉克点的负掺杂和正掺杂上。

  至于这有什么用?

  那用处可大着呢。

  找到了那个零色散的能带,就等于找到了他们所要找的莫特绝缘体。

  当他们在这个二维结构材料上施加了一个小的栅极电压,向这个莫特绝缘体添加一定量的电子时,单个电子便会与石墨烯中的其他电子结合在一起,允许他们通过他们之前不能流到的地方。

  在整个过程中,陆舟他们一边降低材料的温度,一边继续测量材料的电阻。很快他们便发现,当温度下降到101K开始,电阻的下降速率达到一个突兀的峰值,而电阻的数值也急剧向零逼近。

  很明显,这便是他们要找的东西。

  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并不冲突,尤其是在材料学这一行。

  当然了,除了这些通俗易懂的研究之外,还有很多更深奥的理论工作在里面,也有很多即便是陆舟也没想好该如何解释的问题。

  比如在1.1°附近的超晶格的禁带宽度该如何解释,比如在该角度下形成的莫特绝缘体具体该由什么序参量来描述……

  或许以后会有人来完成这些更深入的理论工作,也或许他们的合作伙伴会感兴趣完成这些后续的工作。

  总之,他们通过N掺杂的方式改变了材料的载流子浓度,并且对修饰过的二维材料的重叠角度进行了调整,最终在新的角度上找到了他们追寻的“半填充&rdq
第453章 101K!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