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朝野之上妖书传,一心若箭见亲人
国本之争”之中。明神宗迟迟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,自然是想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。但封建皇朝对嫡长制看得很重,太子必须立嫡,无嫡立长,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,可以兄终弟及。
当时明神宗皇后还在世,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,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到原配皇后死了,扶郑贵妃为皇后,这样朱常洵的身份就变成了“嫡子”,名份超越了朱常洛的“长子”。基于这样的考虑,明神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采取了“拖”的态度,一直要拖到郑贵妃当皇后为止。
为了郑贵妃,明神宗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,但他却不敢在败坏祖制这条路上走得太远。然而,天不遂人愿,偏偏明神宗皇后迟迟不死,不仅如此,还对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十分爱护。
明神宗一拖再拖,大臣们自然不同意,上疏者前赴后继,但都没有起到任何效果。到了万历二十九年,明神宗到慈圣太后那里问安,这位老太后不满意地问明神宗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。可能是老太后威风犹在的缘故,也可能明神宗对太后的问题事先没有准备,惊惶之下竟然说了一句关键的错话:“他(朱常洛)是都人(明朝皇宫内称呼宫人为都人)之子。”意思是说朱常洛出身卑贱。但明神宗显然是鬼迷心窍,他忘记了他母亲也是都人出身。当慈圣太后怒气冲冲地指着他说“你也是都人的儿子”时,明神宗这才醒悟过来,然后惊恐地“伏地不敢起”了。看書菈
这件事后,转眼到了八月,内阁大学士沈一贯上了一疏,竟然立竿见影地收到了奇效。奏疏中用“多子多孙”劝明神宗早立太子,终于打动了皇帝,下诏即日举行册立太子礼。这太子的人选,自然是指长子朱常洛。
朝野上下,闻讯而欢声雷动。但郑贵妃却坐不住了,为此跟明神宗大闹了一场,明神宗又开始动摇,以“典礼未备”为由,要改期册立太子。在关键时刻,沈一贯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,他将明神宗的手诏封还,坚决不同意改期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明神宗总算下了决心,于十月十五正式册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,朱常洵被封为福王。
朱常洛虽然当上了太子,但其实日子并不好过。明神宗不大喜欢他,郑贵妃也对太子位虎视眈眈,随时想“易储”。
听得沈鲤语气沉重,面色之中皆是忧虑之色,两人方才意识到此时的严重性,然而,他们并非朝堂之人,也就不便过多的过问这朝堂之事。
朱书媱只想早日见到自己的“王姑姑”,而贺子藏只想尽快了却这一桩事,然后,找出杀死自己毒死自己的师父的仇人,报仇之后,便带着朱书媱归隐江湖,从此不再过问江湖之事。
然而,这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很多的,其最终的结果,将会是如何,无法预知,惟有将心底的愿景变得美好些,因为这样,就算结局没有预想之中喜人,那过程也不必太痛苦。
此时,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一名红服小鬟前来通报午饭的时间到了,三人经丫鬟这么一提醒,顿觉腹中饥饿,便在那小鬟的引领下,齐步往屋外走去。
起点.qidin.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最新、最快、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首发!<>手机用户请到.qidin.阅读。
第44章 朝野之上妖书传,一心若箭见亲人(3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