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个残暴帝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逼反自己的大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梁太祖朱晃(朱温)下圣旨,命令大将刘智俊攻打岐王李茂贞。..李茂贞是梁太祖朱晃的老对手了,他的实力要比李克用小多了。刘智俊接到圣旨,他本不想去打仗,但是,这是圣旨,不去就会掉脑袋。刘智俊马上出发,到了丹州城外,刘智俊安下大营。他打听清楚了,守将是刘文珍,是自己的老乡。刘智俊笑了:“哼哼,他妈的,我有办法了,刘文珍你会帮我的。”

  刘智俊的部将说:“将军,刘文珍是我们的敌人,他能帮我们?”

  刘智俊说:“我要这样……”

  第二天,太阳出来了,刘智俊高高兴兴地带领大军来到了城下,他摆开了军队,他带来了几坛子好酒,还有牛羊;刘文珍带兵出城了。刘智俊看见了刘文珍,他摆摆手,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,他大声说:“大哥,你近来可好?”

  刘文珍冷笑:“哼哼,你来了,我能好吗?”

  刘智俊笑了:“老乡,你不要误会,我不是来打你的。”

  刘文珍说:“刘智俊,你不打我,你来干什么?”

  刘智俊摇摇头:“唉!朱三逼我来打仗,我不能不来。刘文珍,我们聊天,不提打仗的事。”

  刘文珍冷冷地说:“你说得好听,我不信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刘文珍,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。我不会打老乡的,你放心,我不是小人。”

  刘文珍说:“刘智俊,行了,不打仗,我就回城了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好,老乡,我带来了好酒,你一定要收下,明天再聊。”

  刘文珍喜欢喝酒,他不想要,但是酒瘾上来了,他收下了酒,带兵回城了。刘智俊也回到自己的大营。他的部将说:“将军,你不打仗,怎么能夺下城池?”

  刘智俊说:“哼哼,小安子,我等着刘文珍自己来投降。”

  小安子大笑:“哈哈!将军,刘文珍不是傻子,脑子也没进水,也没让鸭子扇了脑袋,他能来吗?”

  刘智俊看了一眼他:“小安子,这就看你的了。”

  小安子糊涂了:“将军,怎么看我的?”

  刘智俊小声说:“小安子,你现在马上潜入李茂贞的地盘,散布谣言,说刘文珍要投降我。”

  小安子大笑:“哈哈!我明白了,太好了;刘文珍要倒霉,就因为他是你的老乡。”

  刘智俊也笑了:“哈哈!你才明白。”

  这个小安子果然潜入了李茂贞的王宫外,花钱买通了太监,不停地散布谣言,说刘文珍偷偷勾结刘智俊,要偷偷投降。这可吓坏了岐王李茂贞,他大怒:“他妈的,刘文珍可恨,来人,把这家伙抓回来。”

  有人说:“大王,你要冷静,这可能是谣言,破坏我们内部的团结。”

  李茂贞点点头:“对,你说得对。”

  又有人说:“大王,万一刘文珍投降了,我们就来不及了。”

  李茂贞说:“你说的有理。”

  大家议论纷纷。岐王李茂贞不知如何是好。

  “大王,你派一个监军,监督刘文珍。”

  李茂贞点点头:“好,就这么办。”

  岐王李茂贞派了一个监军到了丹州。这个监军高高在上,就是一个土皇帝,刘文珍十分恼火。他大骂:“他妈的,李茂贞不相信我,我还怎么活?”

  第二天,刘智俊带兵到了城下,又带来了好几坛子好酒,五头牛和五头羊,又要送给刘文珍。刘文珍马上出城,监军大人坐在城上。刘文珍心想,老子今天一定要打跑刘智俊,不然监军大人就抓住我的把柄了。刘文珍看见了刘智俊破口大骂:“刘智俊,今天老子要取你的人头。”

  刘智俊大笑:“老乡,不要发火,我给你送好酒来了。上次的酒好喝吧?”

  刘文珍回头看看监军大人,心想坏了,该死的刘智俊,你害我不浅,他大骂:“呸!老子不要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哈哈!老乡,我们不是商量好了,你投降,我们是一家人。”

  刘文珍急了:“放你的狗屁!”

  刘智俊说:“刘文珍,是你说的,我们里应外合,抓住监军这个狗东西……”

  刘文珍大怒:“住嘴!老子杀了你。”他挥动大刀杀过来,刘智俊不和他打,带兵就跑了。刘文珍非常生气。可是,城上的监军大人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。刘文珍带兵回来了,监军大人冷冷地看着他。刘文珍忐忑不安地说:“监军大人,我打跑了敌人……”

  监军大人大怒:“刘文珍,你好大的胆子,你在我面前演什么戏?”

  刘文珍说:“监军大人,这是敌人的奸计。”

  监军大人跳了起来:“放屁!我再给你一次机会,明天,你要不抓住刘智俊,我就砍下你的狗头。”

  第二天,刘智俊带兵又来了,又带来了不少好酒,还有更多的牛羊。刘文珍又出战,监军大人还坐在城上。刘文珍大怒,自己还没开口,刘智俊先大叫起来:“老乡,你说话不算数,说好了,今天抓监军这个王八蛋,你为什么不抓?”

  刘文珍心里叫苦,他大骂:“放你的狗屁!你害苦我了。”

  刘文珍举刀就砍,刘智俊转身就跑,刘文珍紧追不舍。监军大人看着他们跑远了,跑出了自己的视线。监军大人生气了,他妈的,这是打仗吗?这在耍我,你们肯定跑到没人的地方商量对策了。

  刘文珍没追上刘智俊,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。

  监军大人坐在城上,见刘文珍回来了,他大怒:“来人,把刘文珍绑起来。”上来几个刀斧手,把他捆起来按在地上。

  刘文珍大叫:“监军大人,我冤枉!”

  监军大人冷笑:“放屁!你又在演戏,我看不出来吗?”

  刘文珍说:“监军大人,这是敌人的奸计。”

  监军大人大怒:“他妈的,来人,杀了他。”

  刘文珍的部下拔出刀来,砍死了刀斧手,救下了刘文珍。监军大人吓了一跳,自己带来的人很少,谁听他的?监军大人大叫:“大胆,你们反了?”

  一个人冲上来,一脚踢翻了监军大人:“老子就是反了。”一刀砍下了监军大人的人头。刘文珍傻了,完了,什么也说不清了。

  “将军,我们投降吧,要不我们就死定了。”

  刘文珍点点头:“只有如此了。”

  刘文珍投降了刘智俊,他轻松的拿下了丹州。

  刘智俊又开始攻打延州。他打仗十分勇敢,像下山的老虎,他的军队势如破竹,很快攻破了延州、鹿州、坊州。打了好几个大胜仗,刘智俊十分高兴:“哈哈!我为皇上立下了大功。”

  “将军,你的功劳实在太大了,皇上一定会给你升官的。”

  刘智俊得意洋洋:“哼哼,我想应该嘉奖我,应该升我为节度使。”

  “将军,你等着好消息吧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哈哈!快了,一定快了。”

  梁太祖朱晃(朱温)高兴,他妈的,太好了,老子又打败了老对手,又扩大了底盘。梁太祖朱晃马上下圣旨,命牛存节为保大军节度使,镇守鹿州和坊州;命高万兴为保赛军节度使,镇守丹州和延州。梁太祖朱晃又下圣旨,要大将刘智俊进攻郴州。

  刘智俊在大营里喝酒,他接到了圣旨,他傻眼了,他摔了手里的酒杯:“他妈的,老子在前方卖命,朱存节和高万兴在后方收获,这个朱三会当皇帝吗,老子不能再当傻子了。”刘智俊跳起来,踢翻了桌子。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这太不公平了,你要怎么办?”

  刘智俊骂:“他妈的,老子不干了,朱三不办人事。”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朱三会找借口找你的事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哼哼,老子不怕。”

  小安子担忧地说:“将军,朱三好杀人,经常杀大将,你不得不防。”

  刘智俊一拍桌子:“他妈的,老子不怕。”

  小安子叹了口气:“将军,我感觉你要大祸临头了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小安子,我也有这样的感觉。”

  刘智俊说自己粮草不足,无法打仗,下令军队休息。

  梁太祖朱晃(朱温)得到回报,气得这家伙两眼直喷火:“他妈的!刘智俊,朕让你多活了几年,你再不干活,真该要你死了。”

  敬翔见皇帝不冷静,他说:“皇上,现在是用人之际,我们内部要精诚团结,才能打败敌人,您才能一统天下。”

  梁太祖朱晃摆摆手,他不耐烦地说:“不,当前的任务是肃清反叛分子,才能团结一致,才能一统天下。”

  敬翔耐心说:“皇上,我们的敌人实力不小,要肃清了反叛分子,就是敌强我弱了,统一天下就是一句空话。”

  梁太祖朱晃冷笑:“不,最大的敌人是内部的反叛分子,为了大梁国的安定,朕必须杀了刘智俊。”

  敬翔着急了:“皇上。”

  梁太祖朱晃摆摆手:“好了,你不要说了。”

  敬翔摇摇头:“这是自毁长城。”

  梁太祖朱晃大怒:“大胆,闭上你的臭嘴。”

  梁太祖朱晃下圣旨,命令大将刘智俊回京城。刘智俊接到了圣旨,他坐在军中大营内发愣,小安子来了,他说:“将军,朱三要下手了,你不能回去。”

  刘智俊无可奈何地说:“唉!不回去就是抗旨,朱三还是要砍我的头。”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你没有继续攻打李茂贞,你已经抗旨了,朱三才要你回京城,不会有好事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哼哼,你说,我回去是什么下场?”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肯定是人头落地。”

  刘智俊说:“唉!听天由命吧。”

  小安子急了:“将军,千万不能回去。”

  刘智俊站起来:“走吧,回京城。我的一家老小都在京城。”

  刘智俊在回京城的路上,听说自己的好朋友王重师被皇上抓起来了。他大吃一惊,王重师是刘智俊的好朋友,前段时间,他们一起攻打岐王李茂贞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王重师提前回去面见梁太祖,怎么会被抓起来了?刘智俊停下来,就地休息。刘智俊说:“我还回去吗?”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王重师就是一面镜子。你还看不明白吗?”

  刘智俊说:“我该怎么办?”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走吧,离开这个朱三。”

  刘智俊摆摆手:“我想想。”

  第二天,又听说梁太祖朱晃杀了王重师,还灭了他九族。刘智俊心里乱了,他妈的,皇上朱三乱杀人,是个昏君,我回去了,岂不送死?他不敢回去了。小安子说:“将军,你知道昏君朱三为什么杀王重师吗?”

  刘智俊摇摇头:“唉!我不知道。”

  小安子说:“将军,王重师过去在长安呆了好几年,得罪了刘捍。”

  刘智俊点点头:“我明白了,好几年前,王重师取代了刘捍的位置,刘捍怀恨在心,这个小人在昏君朱三面前说了
逼反自己的大将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