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她办个同窗宴,满朝文武都来了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17章 柳木书签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听燕璟询问如何才能取信于众臣,董平叔沉吟片刻,缓声道:

  “老臣斗胆,听闻兵部尚书陶大人今日遇到棘手之事,想请陛下定夺。”

  在场的兵部尚书陶渊和鸿胪寺卿蔡文许都是董平叔的好友,三人时常聚在一处赋诗饮酒,谈论时政。

  董平叔知道,他二人对于燕璟这个年幼的女帝也决计不会信服。

  果然,兵部尚书陶渊上前一步,对燕璟道:

  “陛下,近日桐州与青州交界之处匪患猖獗,朝廷屡次派兵却都未能彻底清剿,敢问陛下可有何良策?”

  燕璟想了一阵,缓缓说道:

  “朝廷兵力之精良远胜江湖草寇,屡次围剿不成,定然不是战力问题。

  依你所言,匪患猖獗之处乃是二州边界,极有可能是剿匪责任划分不明,二州府衙未能通力合作导致的。

  需派督查使亲赴现场,督促两地官府尽快达成一致意见,确定好合作与归责方案,如此应能见效。”

  燕璟说完,下意识向祝澜投去一眼。

  见她面带微笑,对自己轻轻点头,燕璟忍不住晃了一下脚丫,身子坐得更直了一些,有些自豪。

  提问的陶渊微张着嘴,向董平叔投去诧异的一眼。

  青州边界的匪患由来已久,朝廷数次派兵,结果都不尽人意。

  直到自己上个月亲自前往,才发觉是桐州边县的几个县令惫懒,未能按计划配合青州官府的行动,故而贻误剿匪时机。

  这位新帝又不曾接触过兵事,居然能一眼道破其中关键。

  猜的,肯定是瞎猜的。

  无妨,她能蒙对一次,难道还能次次蒙对不成?

  陶渊看了鸿胪寺卿蔡文许一眼。

  蔡文许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:

  “启禀陛下,近日有西域小国使节来访,欲与我国通商。

  然其国风俗怪异,使节举止粗鄙,不通汉语,又不习我朝礼仪,臣等接待颇感为难。

  若严格依礼相待,恐致两国失和;若礼节从宽,又恐有损国体。

  不知陛下以为该如何处置?”

  其他大臣听到这个问题,不由得纷纷点头。

  邦交的语言风俗差异,向来是个大问题。

  处理稍有不慎,轻则引起两国误会,重则可能引发战火。

  身为天子,若不能妥善处置与外邦之间的关系,保全上国的体面,便会令整个大量朝廷乃至百姓受辱,丢失民心。

  不少大臣的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,很想听听这位女帝的看法。

  燕璟似乎知道这个问题非同小可,思考的时间比上次更长。

  过了好一阵,她才用带着几分稚气却又不失稳重的语气道:看書菈

  “鸿胪寺卿所言,确实是外交之要务。

  然孔子曰:""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""又曰:""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""

  朕以为若外国使节前来觐见,其一可命精通其语言者为译介,详细解释我朝礼仪,使其了解而非强迫遵从。

  其二,择选通晓外邦风俗的官员陪同,以便在不失礼的前提下照顾其习惯。

  其三,允许其以其国礼仪觐见,但须先行演示。若有不敬之处,当场制止。”

  说至此处,包括鸿胪寺卿蔡文
第617章 柳木书签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