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92章 船票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待希伯来人的态度也是敬而远之,否则巴尔福也不会把希伯来人一杆子支到中东。

  巴尔福要是真为希伯来人着想,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那么多,有的是地方安置希伯来人。

  所以俄罗斯排斥希伯来人的相关报道,在一些英国人看来就是正义的。

  俄罗斯的诱惑也一样。

  先不说俄罗斯针对普通人的保障政策到底是不是居心叵测。

  俄罗斯的工人是否因此受益,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英国矿工为什么罢工?

  不仅薪水低,而且工作没保障,动不动就失业,这谁受得了。

  托马斯·格兰特在文章中酸溜溜的说,俄罗斯自从推翻帝制后,从未出现过哪怕一次罢工。

  连极小范围的罢工都没有,更遑论英国这种动不动就全国性的大罢工。

  虽然跟俄罗斯相比,英国本土确实是小了点。

  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,俄罗斯工人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是非常满意的。

  帝俄时代俄罗斯的罢工可是动不动就上头条。

  托马斯·格兰特的文章见报后,在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工作了整整30年的刘易斯就拿着当天的《泰晤士报》前往俄罗斯驻伦敦大使馆,询问使馆工作人员,《泰晤士报》的报道是不是真的。

  “有些是,有些不是。”

  使馆工作人员有耐心,不仅态度和蔼,而且在接待室,还有为客人准备的水果糖和巧克力之类的小零食。ŚŤЖŚŴ.ČŐM

  1926年的当下,水果糖和巧克力这些东西,对于很多英国家庭来说依然是奢侈品。

  英国的媒体动不动就嘲讽俄罗斯人的铺张浪费和挥霍无度。

  从这些为客人们准备的小零食来看,有时候铺张浪费也不一定就是坏事。

  经济危机期间,英国的农场主还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河里呢,这才是真正的浪费。

  俄罗斯大公可以一天喝掉250瓶香槟酒。

  大公夫人们也会把卖不出去的牛奶买下来,送到俄罗斯的孤儿院和养老院。

  英国的王后和公主们,只会在白金汉
第792章 船票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