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13章 馅饼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当时间来到1919年底,各国终于先后进入重建状态。

  俄罗斯的重建是从去年初开始。

  君士坦丁堡的重建则要追溯到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。

  巴尔干战争中,君士坦丁堡几乎被彻底摧毁,建筑物十不存一,奥斯曼人纷纷逃往小亚细亚半岛,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。

  乔治在废墟上重建了这座城市,顺便对君士坦丁堡进行重新规划。

  奥斯曼帝国将君士坦丁堡割让给俄罗斯之后,俄罗斯以首都的标准重建君士坦丁堡,并准备之后迁都。

  拿破仑曾经说过:这世界如果只有一个国家,那么它的首都一定是君士坦丁堡。

  重建之后的君士坦丁堡,既保留了古典的优雅和含蓄,又兼顾了科技与时代的进步。

  当夜幕降临,博斯普鲁斯海峡两侧的霓虹灯和天空中的银河交相辉映,海鸥伴随着满载游人的观光渡轮在金角湾徜徉,天空中不时有烟花绽放,虽然震耳欲聋,但给人们带来的再也不是战争和死亡,而是心灵上的皈依。

  经历了四年的世界大战,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前所未有。

  伦敦的冬天总是单调的灰白色,就像黑白照片,虽然让人怀念,但绝不向往。

  巴黎街头被罢工的工人和流浪的退伍军人占领,上流社会依然灯红酒绿,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,完全看不到希望。

  柏林现在一个面包已经卖到1万马克,魏玛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,也没能平抑物价,人们在饥饿中挣扎,连死亡都不再令人畏惧。

  君士坦丁堡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,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俄罗斯的刻板印象。

  欧洲人对俄罗斯的印象很复杂,大多数有时候是令人恐惧的北极熊,有时候是蛮不讲理的邻居,偶尔也是地主家的傻儿子。

  世界大战期间,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帝国总算有了一些正面宣传。

  这些正面宣传又随着俄罗斯帝国的灭亡,进一步加深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对俄罗斯的刻板印象。

  真正的转机还是出
第713章 馅饼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